山西渾源:奏響文旅振興奮進強音
國際在線山西頻道報道:近年來,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立足豐富而獨特的旅游資源優勢,強化城鄉基礎設施建設,打造文旅產業新業態,在增強文旅厚重感、延長旅游鏈條上狠下功夫,全力推動文旅振興,繪就民生福祉新畫卷。
目前,全縣年均接待游客達770萬人次,全縣年均旅游綜合收入達到66億元,文旅產業助推渾源縣在綠色轉型之路上高質量高速度發展。
強基建,扮靚旅游城市新形象
恒沙藝術院夜景
夜幕下的渾源古城燈火通明,星河流淌,商鋪前高高掛起的紅燈籠,為古城增添了幾分妖嬈和神秘。游客們漫步在古香古色絢麗多姿的街道上,盡情享受著古城的萬種風情。
渾源縣堅持“歷史真實性、風貌完整性”發展思路,有效盤活歷史建筑、傳統民居的“活文物”價值,植入恒山文化元素,再現“渾源古城”風貌,將歷史街區打造成為游、購、娛一體式旅游目的地。
在縣域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上,渾源縣大力實施主干道路通達工程,構建“四縱八橫一環”的骨架,統籌推進次干街巷提升改造。同時,渾源縣實施新區城市公園建設,籌劃栗公廣場項目,讓渾源變得更加宜居宜業宜游。渾源縣還打造鄉村環境提升示范村40個,整治殘垣斷壁廢棄院落村70個,建設省級農村人居環境示范村3個,改造無害化廁所300座,推進5個建制鎮污水廠建設項目,新建四好農村路27.6公里。
為提升恒山景區承載力,渾源縣實施恒山景區環境整治、危巖治理、電子票務系統升級以及懸空寺監測、停車場改造等一批基礎建設工程。同時,渾源縣投資2億元啟動旅游服務中心建設,打造集智慧旅游、票務、交通、體驗、商貿、服務為一體的服務中心。
可以說,在推進文旅振興進程中,渾源縣全力打造旅游城市新形象,大大提升了古城的“顏值”,真正讓來到渾源的游客慢下來、留下來。
院校師生在恒山峰頂采風創作
提品質,打造文化旅游新業態
探岳之旅恒山天路東葫蘆頭村勝景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來自鄭州的自駕游客李先生高興地說:“《神溪記憶》實景劇非常精彩,清澈的神德湖畔,村姑‘律呂’幻化為美麗的山水。一次尋訪,一個泉眼,一葉扁舟;一位少女,一段旋律,一座神祠,演繹了一場動人心弦的歷史文化傳說。”
近年來,為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,渾源縣組建北岳文化研究院,對恒山、古城、黃芪、民俗、手工業等傳統文化進行創意研發運營,豐富旅游業態。同時,渾源縣加快2個鄉村旅游A級景區創建步伐,啟動湯頭溫泉休閑康養度假區、神溪生態旅游度假區、渾源古城“百工小鎮”等重大文旅項目,大力培育文旅深度融合產業。
依托全域旅游創建,渾源縣構建“恒山核心景區+鄉村旅游景點”“古代名人+現代名星”“縣外游客+縣內群眾”“鄉村旅游景點+農副土特產品”等鄉村旅游新模式。同時,渾源縣推出蕎麥川空中草原、凌云口自然景觀、龍山探岳之路、渾源縣礦山生態修復景觀,以及龍盆峪自然景觀、千佛嶺景區等多條自駕旅游精品線路,受到眾多游客青睞。
與此同時,依托恒山主景區,渾源縣將龍蓬峪、果子園等自然風景獨特的地區連片開發,打造生態修復旅游觀光園區。園區內設置“采礦歷史陳列館”“礦坑遺跡體驗”“生態游園”等項目,將生態修復治理成效轉化為文旅產業發展的新引擎。
通過實施一系列高起點、大手筆的文旅項目工程,渾源縣全方位地向外界展示了渾源的厚重之美、自然之美、人文之美。
增效益,繪就民生福祉新畫卷
鄉村文旅示范村二嶺村新貌
渾源縣底蘊深厚,歷史綿長,遍布全縣的古跡和文化景點像一顆顆璀璨明珠鑲嵌在北岳大地,成為全縣發展旅游業的寶貴文化資源。
渾源縣實施“政府主導、社會參與、成果共享”的原則,深入開展“文明守望”工程,創新“文物+”的發展模式,不斷動員和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和開發工作。同時,渾源縣將渾州署作為試點,打造文旅扶貧創建基地、文物認養示范基地、有機農業產品孵化基地,讓文化、文物“活”起來、“火”起來。
渾源縣持續做好“兩館一站一室”免費開放公益事業,加大公共服務資金投入力度,推動縣鄉村文化設施升級。同時,渾源縣鼓勵開展各種鄉村旅游活動,舉辦各種民俗和節會活動,號召文化團體創作扶貧題材和鄉村振興的藝術作品,打造文旅大餐,豐富群眾生活。
以打造“探岳之旅”休閑旅游觀光“天路”開發項目為契機,渾源縣推進實施百家民宿、百家驛站、百家農莊“三百”工程,開發手工藝品、特色食品、紀念品等旅游商品,讓更多的當地群眾吃旅游飯、掙旅游錢。
文旅振興強音已奏響,未來渾源縣將持續加大旅游資源開發力度,優化旅游發展環境,不斷拓增城市旅游功能,提高城市旅游品位,讓更多的游客來渾源觀光。(文/圖 梁學武 李?;?栗美霞)
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產品內容銷售的聲明:
1、“國際在線”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。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,國廣國際在線網絡(北京)有限公司獨家負責“國際在線”網站的市場經營。
2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國際在線”的所有信息內容,未經書面授權,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、摘編、復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。
3、“國際在線”自有版權信息(包括但不限于“國際在線專稿”、“國際在線消息”、“國際在線XX消息”“國際在線報道”“國際在線XX報道”等信息內容,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)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(北京)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。
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(北京)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,應嚴格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不得超范圍使用,使用時應注明“來源:國際在線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(北京)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、媒體、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、使用“國際在線”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產品。否則,國廣國際在線網絡(北京)有限公司將采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,因此產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(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、訴訟費、差旅費、公證費等)全部由侵權方承擔。
4、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國際在線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豐富網絡文化,此類稿件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5、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系的,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。